首页 > 内部刊物 > 2021年第三期 > 宝山供销社纪念建党100周年职工文艺汇演
北翼集团工会-情景剧《背篓》
日期:[2021/7/5] 作者:[宝山供销] 阅读数:

宝山区供销社自建社初始,就靠着一个背篓闯出了一番天地,渐渐地“背篓精神”就成为了供销社的一种特殊传承,这故事啊……还要从计划经济的时代,开始讲起……

——开场

【计划经济时代】

当时,供销社靠统购统销包揽了中国几亿农民的买与卖,“金字招牌”无人不晓,对在农村生活的人来说,供销社就是当地唯一的“购物天堂”。

(柜台、算盘、生活日用品)

——“开门咯!”,男柜员整理柜台,女柜员打算盘核账

三尺柜台内,不仅有生产用的农具、种子、化肥,有生活必需的油、盐、酱、醋、茶;还有孩子们的新衣服、玩具、糖果、小人书……供销社就像魔术师手里的百宝箱,要什么有什么。

(抬手对柜台做一些展示)

——农民甲上台,看天擦汗

旁白:“哎!老乡?走这么急干什么去啊!”

农民甲:“我去买米还有油……昨儿晚了没买上”(拿帽子扇风)

“哦,那你可要快着点了,他们呀已经开门了!”

农民甲: “啊?开门啦!那我不和你说了……”(快速跑走)

旁白:“看着点路啊!”

——旁白退场,进入正式场景(柜台)

女柜员:“同志,你买点啥?”

农民甲:“哦!来十斤米,四两油。”(主动递上油瓶)

女柜员:“小蒋”(回头呼叫男柜员)“十斤米,四两油!”(转头面对农民甲伸出手)

农民甲:(对着伸出的手发愣,这时候女柜员又摊摊手)“哎哟!我这脑子!”(拍大腿,表示自责)“光想着昨儿油没买上,米袋子忘了拿,同志你等一下,我这就回去……”

女柜员:“哎等等!今天米的供应量不多了……你看这队伍排的,一来一回的话肯定是买不上了。”

农民甲:“那……那可怎么办啊?同志啊,您给想想办法啊!”

女柜员:(看看他的裤子)“你把裤子脱了吧!”

农民甲:(被吓到,往后退一退)

女柜员:(追上去一步)“快点脱啊……”

农民甲:(又退两步)“这……这不太好吧!”

女柜员:“哎哟同志你想什么呢?我看你穿了两条裤子,这两个口子一扎不就能装米了!”

农民甲:“对啊!对啊!”(作势要脱裤子)

男柜员:“哎哎哎!你这同志,大庭广众的,来来跟我到后面去称米。”

——男柜员与农民甲退场,这个期间农民乙已经上台来了,做出犹豫张望的样子

女柜员:(本来目送农民甲和小蒋进到后台,现在转身看到农民乙)“这位同志,需要些什么?”(观察一下农民乙)“哎同志,你看着挺眼生的,隔壁村的吧?”

农民乙:“哦不不,我是杨东村的。”

女柜员:“哎哟,那可远着,好几里地呢,怎么不去你们那边的下伸店,到我们这来了?”

农民乙:“这不是,看到没货了嘛……”(手里攥着票子,很为难的样子)“而且……”

女柜员:“那你到底要啥呀?”(表情逐渐变得友善,语气从张扬变得缓和)

农民乙:“肥料,要二十斤肥料!村里好几户人家都等着用呢,就是这票子没凑齐……”

女柜员:“哦,肥料我们这儿量还挺多的,你这票子不齐,这些东西是拿来换的?”

农民乙:“对对对!你看有鸡、有茶叶还有……”(将东西塞给女柜员)

女柜员:(抱着东西转回柜台后面)“可你这些也还不够啊……”

农民乙:“村子里有啊!有鸡蛋、大鹅,地里还有西瓜还有果树!就是……路太远了,实在是不好拿啊……”(不好意思继续说了)

女柜员:“这……”(显得有点为难)

农民乙:“同志,要不您看,让我赊个账可以吗?村里都等着我拿东西回去呢,还有好些老人家,行动也不方便的……”(语气诚恳,态度谦厚)

女柜员:“赊账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肥料这么多你一个人也不好拿呀!既然村民们出不来,那我们就送进去!”

——转身招呼男柜员“小蒋!出来!”

农民乙:“可……可以送?”(不可置信、惊讶、欣喜、感动)

男柜员:“姐,这以前也没送过呀……再说了拿啥送啊!”(年轻,有点为难)

女柜员:“以前没有,就从现在开始送!我们城乡供销社的服务宗旨就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书记和领导都反复强调过的,无论如何为农服务的保障都是第一位的!”(说口号的时候最好能有点书记的官腔,就是那种学领导说话的那种感觉)

农民乙:“太好了!真是太感谢了!”

女柜员:“就拿那个背篓,带多点肥料,还有别的日用品杂品都带去,多装点多装点!”

——一边说,男柜员一边装东西,背背篓

农民乙:“走走,我给你带路!”(农民乙也提点东西,一起走)

——旁白进的时候,男柜员和农民已一直在台上走,表演出背篓爬山、挑担进村的样子

旁白:如今的快递,无非也就是送到家门口,当时的供销社,却可以将货送到农民们的“炕头上”,小小的背篓里满载着浓浓的乡情。偌大的中国农村,靠着供销社的“统购统销”运行了几十年。

——转场

【市场经济时代】

旁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大门徐徐打开,供销社开始渐渐失去了垄断地位,僵化的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他们不得不拼命给自己找出路。

(五个凳子围坐,黑板,计划书)

——大家都不说话,男经理叹了一口气,指指身后的业绩报表

男经理:“销售额和报表你们也都汇报完了,就没啥想说的吗?没啥想说的吗!”

刺头:“都不说话,那我来说两句。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啊,我还去打听过别家供销社,也是这么个……情况。”

马屁精:“你家倒数第一还好意思说?”

浆糊桶:“你谦虚?你这个月比上个月整整少了一半,还好意思教育别人?”

咸鱼:“你家好,没得零蛋很骄傲吗?”

刺头:“急当然是急的啊,可这客人来的少了,自然东西就卖少了嘛……又不好出去拽人家进来买……”

浆糊桶:“我可听说了,你们那边压价收购棉花,都打起来了,都投诉到蒋经理面前了!诺诺诺!筐还在这儿呢。”(指着前面的一个塞满棉花的背篓)

咸鱼:“收购价是要跟着市场走,我压一点价格也是为了公司利润!”

刺头:“你们会做生意,一个客人买袋米能和人聊半个小时,就是这么做生意的啊!”

——所有人站起来,开始吵架,越吵越凶

男经理:(摔本子)“够了!”

——马屁精捡起本子塞给蒋经理

“看看,你们这是什么行为啊?老大哥坐久了,不知道外面市场都变成什么样了是吗?!”

——马屁精狐假虎威的在经理身后指手画脚

浆糊桶:(有点认怂了)“那我们就是老大哥没错啊……”

男经理:“你们!”

(对着马屁精) “去去去,坐好,瞎添什么乱!”

男经理:(踱步去拿背篓)“你们哪……就是舒服日子过久了,忘记了我们供销社的背篓精神,你们还记得我们的背篓精神吗?”

马屁精:“记得记得!那时候我们把货用背篓送到村子里,老乡们别提多欢迎了!”

刺头:“那肯定是没忘的,可背篓精神又怎么样呢?”

男经理:“你记得背篓精神,怎么就不记得他的背后其实是真真切切为农民服务的精神呢!”

男经理:“我们和这些乡里乡亲的打了几十年交道,就只是买卖东西的关系吗?这就是把农民当做了一家人,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合作社,合作社……合作两个字,你们懂吗?”

咸鱼:“那就算互帮互助,具体要干些什么,怎么干,咱也不知道啊……”

男经理:“上个月,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你们平时就窝在店里,不学习不进修,怎么可能不被时代淘汰?”

刺头:“有文件我们可以学习!可这文件方向这么大,整这些虚罩子,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嘛。”

男经理:“其实我今天下午已经约好了专家和几个教授,和这些个掌握着技术的专业人士一起下乡去。既然销售的路变窄了,那我们就要把路走宽!就像当年客人进不到店里,那我们就把东西给送出去!把技术送过去,把服务搞上去!”

马屁精:(抢着回应)“蒋经理就是牛!前面还卖关子呢,其实早就布置了这么好的办法,我第一个报名,跟您一起去!”

刺头:(嫌弃的看他一眼)“马屁精……”

浆糊桶:(拍拍刺头)“你别这么说,他说蒋经理的办法好,那是真的好呀,我都听明白了,这要是真的搞起来,好也是大家一起好,供销社整个都好呀!怎么?你还真想下个月变成倒数第一,喝西北风啊?”

刺头:“去你的!”(看看男经理)“办法……是好办法,就是这些我也没有做过,怕学不会……”

男经理:(打断他)“怕什么!只要肯学、肯变,要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刺头:“好!那我下午也跟您一起去!”

咸鱼:“等会儿……我还是不太明白啊……”

众人:“别想啦!一起去就全明白了!”

男经理:对!这才是我们供销人该有的势头!

旁白:在最艰难的时候也能团结一致,不畏艰苦,坚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推动转型创新,将“背篓精神”深化传承,实现跨越发展,蓬勃向上。

——转场

21世纪,当下】

旁白:随着一代一代供销人不断的打拼,21世纪的供销社已经焕然一新,我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援滇援疆,用产业扶贫、人才扶贫、销售扶贫这三板斧,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添砖加瓦。

你们看,那边大片大片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欣欣向荣,看着就让人高兴!

小陈:姐姐,姐姐!我考上大学了(兴奋地奔跑上场)

唐姐:快给我看看!太好了,咱们终于有个大学生了!(转头看妹妹)哎,你怎么不高兴啊?

小陈:姐,我怕这学费……

唐姐:哎呀,这个你就不要担心了!自从上海供销社的小丁来了之后,咱家靠着卖羊肚菌赚了不少了,学费的事你就别管了!

老曹:(从侧边上场)哎,姐妹俩什么事,这么开心?

唐姐:你看,我妹妹考上大学了!(十分兴奋,高兴,炫耀)

老曹:哦,不错呀,咱们村也出大学生啦!对了,你这学费不便宜吧?

唐姐:贵怕啥呀!我一亩羊肚菌能卖两万块,只要有小丁一直帮着咱卖,还怕学费贵?

老曹:嗨……你们还没听说吧,那个小丁啊,要走了!

唐姐:走?走去哪里?到底怎么回事?

老曹:我听说,他要回上海喽!

唐姐:啊?回上海!那我这羊肚菌可怎么办呀,这第二茬可马上就要收了!

小陈:就是就是,丁哥走了,我这学费可怎么办呀!

老曹:这我哪知道,我年初新盘下来的十五亩地还不知道怎们办呢,哎……

唐姐:不行,不行,绝对不能让他走!老曹,你快想想办法呀!

老曹:这,要不咱们去书记那问问?

唐姐:对对对,去找书记,走!

——三人说这话慢慢往舞台侧边走,同时书记快速上场,迎上去

三人(七嘴八舌):书记,书记,正准备找你呢!听说小丁要走了怎么回事啊……

——一边说一边四个人都往舞台中央移动

书记:(摆手)停!你们一个个说。(看老曹)老曹你先说!

老曹:书记,小丁是不是要回上海了?

书记:对呀,要回去了!

唐姐:那小丁回去了,我们这羊肚菌可咋办呀?

书记:人家就是回去帮咱们把羊肚菌送到到展销会上卖的!

老曹:那我这十五亩地呢?

书记:没问题

姐姐:我那羊肚菌还能卖了吗?

书记:没问题

妹妹:那我的学费?

书记:没问题

众人:那就放心了……

姐姐:那,他回去了还回来吗?

书记:这……

妹妹:万一他不回来呢?

书记:这……(不知道怎么办了)

——书记停顿的档口,小丁快速上场,一边走一边打招呼(要热情)

丁:哎张书记(打招呼),大家都在呢!曹哥你也在,唐姐?小陈?哎?

(每和一个人打招呼,这个人就避开他,转身背对观众,表示不开心)

(不解,对着书记提问)哎?大家这是怎么了?

书记:哎呀,你们这是干什么,人家小丁来咱们这都一年多了,回去看看家人而已,你们这一个个的。(还是不放心,伸手悄悄把小丁拉到一边,低声问)小丁,你这趟回去,还回来吗?

丁:不回来了!(不解的,用正常音量说话,让后面的众人听到)

书记:啊,不回来?(众人看过来)你不回来,那我们村这些羊肚菌可怎么办!

丁:嗨,原来大家是为这个呀……(把大家拉拢过来说明)我这次回上海啊,就是去参加特色产品的展销会,打通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通道,把我们的羊肚菌销路拓宽!

众人:太好了,原来是这样!(松了一口气)

丁:(继续说)而且啊……我虽然走了,但供销社还有第二批……

——快速奔跑上场,一边擦汗一边喘气,打断小丁的讲话

村民:哎呀!不好了,不好了!村口发生山体滑坡,有一辆车好像被埋了!

众人:啊!?

丁:哎呀!不会是我同事的车吧!?

书记:别说了,咱们赶紧去救人呀!

——大家快速跑到舞台侧边,迎上小汤,小汤看准时机上台,一边上台一边打招呼

小汤:丁哥!

丁:哎!小汤,你没事吧?

小汤:我没事,还好有村民们帮忙,带我翻了两个山头,总算赶到了!

——众人见到人没事,就说着“没事就好,就好”之类的话,慢慢退回舞台中央

丁:好好好,人没事就好!

小汤:报告丁经理,供销社小汤,前来报到!

丁:来小汤(拉着小汤走向书记)这是村里的张书记。(对着书记)书记,这是供销社第二批的援滇干部,小汤。

——两人握手示意

书记:你好,你好,辛苦了,辛苦了。

小丁:小汤,后面的事情就拜托你了,一定要做好扶贫工作,乡亲们的事都是大事,绝对不能有任何懈怠。

小汤:丁哥,书记,乡亲们,你们放心吧!我这次来不仅仅是帮助大家扩大羊肚菌生产量,提高销售额,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丰富乡里文化建设,供销社出资建造咱们村民活动中心,大广场!

众人:太好了!(兴奋地围着小汤说话)

唐姐:哎呀,我娘可以去跳广场舞了哈哈!

报信村民:我可以去打篮球了!

——众人在围住小汤的时候,小丁慢慢后退,默默看着大家,转身准备离开,被小陈发现,跳出来叫住

小妹:丁哥!你这就要走了吗?(众人都不说话了,转头看向小丁)

众人:小丁!(饱含不舍)

书记:小丁,感谢你,感谢你这一年的付出,感谢供销社的帮助,谢谢!

(激动地握住小丁的手,双手握住)

小丁:书记,乡亲们,您太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一边说,一边松开书记的手,向前一步,面向观众,娓娓道来)这一年的援滇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供销社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扶贫攻坚的工作,以前扶贫就是投入资金,都是扶在表面,而我们要做的是建设种植基地,输送交流干部人才,提高整体产业技术,这才是供销社一直不变的合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啊!

——转身看向唐姐

小丁:唐姐,您这背篓可以送给我吗?

书记:小丁,你要背篓做什么?

丁:书记,我想把背篓带回去给我的孩子,告诉他老一辈供销人,当年就是用一个背篓上山下乡送服务,现在科技发展了,虽然我们不再需要背篓,可背篓精神却会一直传承下去!

众人:好!

丁: 乡亲们,我走了!再见!(一边背背篓,一边说,转身侧对观众)

唐姐:小丁,村里的路不好走,天这么晚了,明天再走吧?

丁:不行,我一定要第一时间把大山里的美味送出去!

小陈:(拿出手机,已经打开了灯,举起来)丁哥,我帮你点灯!

——小丁慢慢走上台阶

众人:(拿出手机,打开灯)小丁,我们为你点灯!

——70年代的演员上场,提着煤油灯看向小丁

——90年代的演员上场,举着手电筒看向小丁

(注意站位)

旁白:其实,“背篓精神”就是供销社始终坚持的服务“三农”、服务社区的宗旨,历经七十年步入新时代,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发扬新时代 “背篓精神”,供销社正朝着未来宏伟的发展蓝图不断奋进!

小丁:回望供销来时路,共圆百年供销梦!

众人:共圆百年供销梦!

——旁白后退,众人站成一排,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