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翼季刊 > 2012年第四期 > 管理之道
品三国 论企业的管理之道
日期:[2012/11/30] 作者:[北翼集团] 阅读数:
    一:品三国之人才论

   谈到人才,三国中首推孔明。孔明又名诸葛亮,其先见谋略无人能比。然而,就是这样的高人,如果没有刘备的赏识(三顾茅庐),恐怕也只能是“躬耕于南阳”。诸葛先生未出山,就定下了三分天下之战略,即“北拒曹操,东联孙吴”。出山以来,更是屡出奇招,如: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但是,如果你真用完人的标准来衡量孔明先生,其实不用考究史实,仅就力求完美化诸葛亮之《三国演义》中也可以找到其瑕疵。

  例如,诸葛先生在识人用人方面有明显的失误。如,使用关羽镇守荆州;使用马谡扼守街亭等。前者,诸葛先生在任命之初,曾问关羽:如北方曹操来袭,君何以御之?关公回答说:以力拒之!诸葛先生又问:倘东吴来犯,君何以拒之?关公回答也是力拒之。孔明听完就叹道:如此,荆州危矣!然而,在关羽的一番忠勇的表白下,孔明仍然将此重任交予关羽,导致后来“大意失荆州”,实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诸葛对关羽的了解,应该知道关羽是一个营销业务高手,但绝不是一个外交家,更不是一个好的部门经理。孔明在此关口,为了怕刘氏集团主要股东有意见,重用关羽而没有取用业务同样精通又有管理才能的子龙,可见孔明先生确有不是之处!又如重用马谡,竟然忘了先主临终遗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因为马谡与其交往甚密,也曾为诸葛先生搞过一点创意(如平定西南蛮夷时倡言攻心为上),所以孔明就敢大胆大用马谡,导致“失街亭”,并因此失去了历史上最好的一次北伐时机,也把实际有些无辜的马谡的命也送掉了。可见,忠诚如孔明者,有时也有些思想杂念!
   
  但是,纵有诸般瑕疵,仍是瑕不掩瑜。诸葛先生对刘氏集团的贡献无人能及!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诸葛亮,刘氏集团就不可能上市称帝!因此,我们批评诸葛先生的失误,更是为了显明用人所长之用人观之重要性!

  记得诸葛先生刚被董事长刘备任命为CEO时,大股东关羽就有异议。说:我们(包括老板刘备)都出去厮杀,你倒坐在家里!说实话,关羽作为股东的确有这个发言权,但他要求孔明与他一样去厮杀,简直就是胡闹了!所以,今天你如果有一个的策划人员,未必是一个好的业务人员;你有一个好的业务人才,未必是很好的管理人员!知人善任,量才施用!此乃企业用人之道!
  
  二:品三国之团队论

  当今社会是经阀(非军阀)混战的世道。国与国、财团与财团、企业与企业,甚至民与民之间的竞争归根结蒂是经济利益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力拔头筹,就必须拥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团队。就三国而论,论单兵作战能力,吕布第一恐无需争论。然而,白门楼吕布悲惨结局,不能不令许多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者为之慨叹!

  吕布之败,败在其没有一个团队。这一点,其实在三英战吕布时吕布就应该吸取教训。当年袁绍曹操等联合企业讨伐董卓集团,遇到业务顶级高手吕布,一筹莫展。刘备手下业务精英张飞与吕布过招,不能取胜;又一业务高手关羽投入战斗,仍不能取胜;最后业务能力一般的刘备(此时刘关张集体在联合公司打工)也亲自出马。一番鏖战,吕布终于招架不住,败下阵来。这就初显团队(刘关张)的力量!及至后来,吕布在陈宫的辅佐下,有了一点基业,但一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连陈宫其实吕布也不能做到才尽其用。自以为有辆宝马(后来资不抵债被关羽所用),个人业务能力超强,就可以成就一家企业集团,事实证明:非团队不足以成事!

  此外,团队与团伙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企业集团遇到另一个企业集团的挑战或者说企业集团面临困境之时,前者往往显示出超前的团结一致并群策群力,而后者往往相互推诿甚至作鸟兽散。
  
  三:品三国之企划论

  国有国策,企有企划。企划,即企业策划,是企业发展的指南,是团队共同的目标,也是达成目标的部署,它蕴含着企业发展的战略也蕴含着企业发展之具体战术。刘氏集团在没有诸葛亮之前,也有过战术上的策划,也曾有过一些辉煌的业绩。但在曹氏集团与其他集团的市场挤压下,几乎只是为了生存而奔波,根本谈不上发展。但是,三顾茅庐之时,孔明先生就为先主定下了刘氏集团发展战略:以匡复汉室为己任;北抗曹操,东联孙吴!——这是战略策划;取西川为根据地,养兵蓄力,待势北伐,霸业可成!——战术!以后几十年的集团发展,几乎都是围绕此策划而行,而事实证明,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企划对于一个集团的做强做大是多么的关键!
    诸葛亮高卧隆中,最后选定刘氏集团作为自己安家立业之所在,并且能够策划出如此恢宏又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是诸葛先生充分了解并且能够有效整合刘氏的内外资源的必然。刘氏没有地盘,没有像样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也常常短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妻!那么,刘氏集团到底拥有什么资源呢?我认为:刘氏集团拥有的是拿不走偷不掉用不竭的无形资源。首先,刘备自称乃汉景帝玄孙,当代皇帝的叔叔(皇帝也首肯),这就有了集团合法的身份;其次,刘备做市场,比较讲究诚信,深得顾客拥护(如长坂波战役百姓誓死跟随),因此刘氏在市场有自己的品牌;再者,刘氏有较强大的人才储备,这点非常关键。所以,孔明先生策划的无论的借荆州,还是取西川,其实都是空手套白狼,不断兼并其他经营不善的企业的结果。企业一兼并,马上换上刘氏集团的品牌,市场马上就能接受。所以,企划的核心因素是自有的内外资源,这资源犹如加工陶瓷的瓷土,再好的工艺大师也只能在瓷土烧出的陶坯上画出美丽的图景来!

  今天,我们很多企业家崇尚企划,以为请了一个高明的企划企业就能立马发展壮大。好的企划人才固然重要,但是别忘了:你拥有什么可以再造的内外资源!否则,纵使诸葛再世,阿斗又怎么扶持得起来?!
  
  四:品三国之合作论

  《三国演义》开篇云: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的是国运兴衰之规律。然则,此语用于一个集团与一个集团的合作,也很有道理。三国之间,孙刘联盟,既是时势使然,也是营销韬略。然而,就是如此这般的铁杆,后来也因为荆州之事久而未决导致了荆州战争,以至刘氏集团的二股东关羽孙氏集团所害,孙刘联盟一度瓦解。

  当初刘备借荆州之时,与东吴有约,就是刘氏集团如果取了西川,就把荆州归还给孙氏集团。我想,以当时刘氏集团之弱势,一来有些被迫,二来也认为取了西川还他何妨(毕竟西川好大啊),所以也是真诚的。待到真取了西川,刘备集团归还肯定又不舍,因为自己要匡复汉室,正在不断的攻城掠土,怎么到手的地盘还要拱手让人?这就有了矛盾激发的隐患。所以,我想,当时孙刘联盟应该签个合约,内容当然越详细越好,自然要包括荆州之事。可惜,没有!荆州争战,孙刘反目,导致刘备亲领大军杀向东吴,两国元气大伤。虽然后来两国又复和好,也曾一度复兴,但与曹魏相比,已是旧日黄昏。可见,合作须谨慎!古往今来,多少企业集团因为合作中止导致企业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笔者曾经听过一幅对联,强调了合作的原则精神。上联:合作合营须合心;下联:互惠互利先让利;横联:共享共赢!

    (节选自相关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