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部刊物 > 2016年第四期 > 2017年工作务虚专栏
深化改革 推进自然人股权有序进退
日期:[2017/1/20] 作者:[宝山供销] 阅读数:
许志健
 
  近年来,区总社班子非常重视股权进退工作的落实。特别是2015年8月份,区委巡察组提出了“两不一风险”巡察意见,明确了股权退出存在的风险,班子确立了属于中期整改事项。今年,巡察“回头看”又把股权进退作为继续整改事项。这充分表明在区社下一步工作中,股权进退既是难度极大,又是必须突破的重点工作之一。下面,我就围绕“深化改革,推进自然人股权有序进退”的角度,作些务虚想法(不能太虚),还要待会后完善充实,形成工作计划和方案。
  首先,要把握“有利发展、合理合规、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十六字原则。
  有利发展:都要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个”牛鼻子“,不是分拆企业。
  合理合规:主要是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做到双赢,摆事实、讲道理,在合理的价位流动。
  先易后难:根据目前推进的信息,无论是职工持股会还是股权进退,系统内有些基层还是由基础和积极性的,这是成功的一半,需要商讨,形成方案。
  稳步推进:既要考虑老股东的利益,也要考虑新进股东的持股积极性、可行性,还要考虑各方面的稳定因素。
  其次,建立强有力的工作团队,如财务总监、投资部、法务(律师)等参与,定期分析。(如有必要,可临时聘请已退休的老同志)
  第三,要继续推进《自然人股权管理(退出)办法》的政策落地,这比原《章程》跨出了一大步。要通过有效工作,取得自然人股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做到此项措施80%以上(争取全覆盖)。这为后续的股权退出创造了条件和基础。该工作可结合来年的股东会与董事会进行落实,会前周密筹备、沟通,确保效果。(要全部纳入议程)这里要明确,涉及的公司经理是第一责任人,第一环不能退,勇于担当责任。
  第四,要确定股权退出工作目标。一是寻求政策突破,用好政策,有效指导股权退出的合法合规性;二是先易后难,确定对象,其中职工持股会重点突破两家。老股东进退,可先从成长性较好的公司着手,再选择成长性差、单一、经营停滞的单位跟进。当然,如果原自然人股东的意愿与退股方案接近,也可以列入工作目标,磨合差距,形成共识。
  第五,打破传统,创新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股权激励模式。当初,为增加经营者责任风险,曾实施过风险金制度,也取得过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公司的运营模式,原风险制度的作用逐步弱化,已达不到现阶段的考核要求,经营风险的控制力度明显薄弱,甚至形同虚设。所以,要考虑创新,股权挂钩无疑是较好的方式,将员工的职务、职责进行绑定,所有者与经营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今后,是管理岗位的要认股,组织上用人,也要把股权、担当结合起来,以达到考核、激励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六,努力解决职工持股会问题。职工持股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特殊时期的产物,这些公司受市场和自身条件限制,经营情况都不理想,职工也有以合理价格退出的意愿。应该讲,解决职工持股会问题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