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王 侠 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关键一年。1月16日,汪洋副总理在总社报送的理事会工作报告送审稿上作出批示:“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努力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做出更大贡献”。 做好供销合作社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发11号文件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优化和创新服务供给为重点,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着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层次和水平,着力夯实基层为农服务基础,着力深化社有企业改革,着力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加快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一、深入贯彻中发11号文件精神,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认真总结推广综合改革试点经验。要在做好试点总结验收和阶段性评估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提炼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在面上复制推广。要以试点总结验收为契机,广泛宣传试点成功经验和改革成果,宣传基层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持续深化综合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逐步稳妥推动综合改革在面上展开。各地要积极推动市、县级党委、政府抓紧出台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或改革方案,制定和细化更加符合地方实际、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各省级供销合作社要进一步下沉工作重心,加大对市、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指导力度,深入基层改革一线开展调研督察,帮助解决改革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改革任务落实。市、县级供销合作社要加强工作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大胆创新实践,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路子,推动综合改革在更大范围内取得更多实效。 加快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有效整合三大系统、三重服务功能、三级合作体系,实现大组织大平台与小组织小农户的有机结合,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举措,也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有效途径。要深入研究“三位一体”建设的改革实践,总结推广切合不同地区实际的经验和做法。要加强与农民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机构、涉农企事业单位等联合合作,汇聚服务资源,打造农村合作经济升级版和为农服务大平台。 着力抓好体制机制改革。要在综合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体制机制难题,加快突破改革瓶颈,补足发展短板。今年,全系统要在构建双线运行机制、推进上下贯通、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要逐步厘清行政管理、行业指导、经济发展三方面的职能边界,加快形成更加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更加符合合作经济组织特点的联合社运行机制,提高新常态下统筹指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全系统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稳”字当头,坚决守住底线,防范风险,不出问题,确保综合改革积极、稳妥向前推进,努力以综合改革的新成效、事业发展的新成果迎接党的十九大。 二、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 农业社会化服务要顺应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新形势,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优化和创新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层次和水平。 加大土地托管服务推广力度,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只要符合当地农业实际、能够满足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都要积极创新,都要鼓励支持。要认真研究推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在为农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资金投入等方面,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着力解决好土地托管服务瓶颈问题。要在借鉴托管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和供销合作社实际,培育发展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生产服务需求。 面向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服务供给。要坚持把家庭农户作为服务的主要对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充实服务内容,为小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便利化服务。要研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准确把握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不断提高供销合作社的规模化、综合性服务水平。要发挥组织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资企业、农批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对接,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收储、加工、物流、营销等服务,推动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要用好科技服务资源,积极开展智能配肥、良种繁育推广、先进机械应用等服务,将科技推广应用融入服务规模化,打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以社会化服务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在做好生产环节托管服务的基础上,推动服务向加工、流通等产业链后端延伸,逐步形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链条,引领农民参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分享产业链收益。支持现有农产品经营企业改造提升,在优势农产品产地发展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立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引导和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 三、着力提升基层社发展质量,夯实为农服务基础 持续深入推进基层社改造,努力把基层社打造成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坚强阵地,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力军。 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要在继续抓好扩大基层社覆盖面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转到规范管理、提升质量和水平上来。要通过劳动合作、资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采取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立产业合作关系等多种方式,将更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引到基层社中来,夯实供销合作社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要强化合作经济组织属性,完善基层社内部管理,规范基层社与农民社员的经济联系,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共享机制,逐步实现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要引导基层社面向农民生产生活直接开展经营服务,对偏离为农服务方向、单纯进行资产经营的,对已经承包或租赁的,要创造条件逐步将其纳入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体系。 坚持分类指导多措并举,着力提升服务功能。要围绕融资方式、建设重点、运营机制、功能再造等,深入总结各地基层社改造的成熟做法和经验,在全系统加快推广运用。以深入实施“千县千社”振兴计划为重点,统筹县域服务资源,加快建设为农服务中心、经营服务综合体、农村电商服务站,着力提升基层社发展质量,培育一批服务带动力强的标杆基层社。要将基层社改造同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基层社与农民合作社联合发展,把供销社的组织、网络、品牌等优势,与农民合作社的产业、机制等优势结合起来,实现深度合作、共赢发展。要大力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中心),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升级的生活服务需求。 加大扶持力度,破解发展瓶颈。各级联合社要积极推动各类财政扶持资金、企业投资项目向基层薄弱地区倾斜,鼓励社有企业与基层联合开展项目投资。加快建立供销合作发展基金,支持基层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要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强与农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推动以适当比例清偿不良债务,逐步解决财务挂账问题。对一时还难以解决的,要采取多种方式盘活基层社沉淀或低效资产,加快恢复经营服务能力。 四、加快社有企业转型发展,增强为农服务综合实力 全系统社有企业特别是总社、省社的企业,要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步伐,下大气力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完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探索虚拟股权、员工持股等长效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投资决策、资金使用、风险防控等一系列制度,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要加强社有企业党的建设,将加强党的建设与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大力推进社有企业转方式、调结构。要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立足自身实际,科学谋划社有企业发展战略和定位,把握转型方向。加快农资、棉花、再生资源等传统企业并购重组、联合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密切层级联系、壮大规模实力、提升竞争能力。要紧盯市场需求变化,加快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结合供销合作社实际,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决策部署,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强化社有资产监管,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各级联合社要切实履行出资人代表职责,科学界定社有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边界,加快组建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整合监管力量,完善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社企关系。要进一步明确社有资产监管重点,突出抓好社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要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改进考核体系和办法,把强化监管与支持企业发展相结合,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各级联合社争取到的各类专项资金,积极探索以股权形式投入下级社,加快构建以社有企业为支撑的上下贯通的经营服务体系。 五、加快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当前,供销合作社电商发展势头很好,但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还不高,还没有找到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电商运营模式,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集全系统之力把电商工作抓实抓好。 加快培育特色鲜明的电商核心竞争力。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商,必须突出优势、明确定位,确立差异化竞争战略,办出供销合作社特色。要突出抓好线上线下融合,加快实体网点的信息化改造,将日用消费品、农资等线下资源嫁接到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发展。要突出抓好农产品电商,围绕生鲜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大宗农产品等门类,发展区域电商和专业电商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尽快将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优势。要突出抓好供销合作社电商的品牌塑造。 着力提升“供销e家”的运营水平。建设好“供销e家”,拓展新业务新领域,是推进供销集团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机遇,是自身适应市场竞争、巩固市场地位的迫切需要,也是引领全系统电商发展,带动流通网络改造升级,实现上下贯通的客观要求。要解放思想,善于运用创新的思路和市场的办法破解难题,按照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明确发展定位和业务重点,加强品牌塑造和营销推广,尽快提高“供销e家”的市场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要发挥全国平台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与地方平台对接联合,把系统资源整合利用起来,形成整体优势,真正做到全国“一盘棋”。要加快培养和引进人才,建设高效的电商专业团队。要严格按照资金投向和使用方式,规范用好电商惠农工程资金,切实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大力推进县域电商运营中心建设。要依托县级电商企业、物流配送中心或其他经营主体,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县域运营中心,2017年要新建200家。要强化货源组织、物流配送、运营推广、质量控制、技术培训等电商配套功能,将县域运营中心建设成为农村电商的商品交易主体、物流配送主体和大数据运营主体。要加快推动县域运营中心向乡村延伸经营服务,建设电商服务站,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 六、进一步加强党对供销合作事业的领导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发挥党在供销合作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更加坚定自觉的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工作和供销合作社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好、落实好。要继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学习教育成果促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全面落实“两个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反弹。要持续抓好专项巡视整改,用好巡视成果,完善制度体系,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按规矩办事、处事、成事。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选拔一批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要加强电子商务、农村金融、资本运作、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把大学生村官、农村能人、返乡创业青年等吸收到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中来,为基层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要建立改革容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保护好勇于改革、敢于担当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大胆试、放心闯,让开拓者奋勇前行,使干部尽心谋事、尽力干事、尽责成事。 (全文见《中国合作经济》2017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