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题记 如果没有初心,就等于没有了理想,没有了追求,没有了目标。当然,有的人的初心理想,很容易实现。有的人的初心理想,则是需要披荆斩棘,需要历经种种磨难,需要度过层层坎坷,才会绽放,但是一旦绽放,就会光芒四射。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党员,从下岗员工到创立自己的连锁公司。他认为,这个世界因为仅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我,才变得更加缤纷多彩。生活所赋予你的,不要抱怨,不要比较,而是想想怎样打开另一扇大门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成就自己的事业。面对着下岗,面对着给人打工,而对着企业给设定的条条框框,是顺势而为,还是坚守初心,活出一个不一样的生活。他给出的答案,按他的说法,“我是在生逢改革开放时代中找到真正的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勤勤恳恳工作的手中”。 这位青年职工就是大场社下岗员工施海平。曾经是一名解放军战士的他,退伍后分配在上海北翼集团工作。1998年6月转岗到沪客隆二手交易工作。2000年二手货交易市场经营严重亏损,无力继续经营只能关闭。施海平被安置在劳服公司下属企业。当时,企业人多岗位少,作为党员的他响应减员增效的号召——以身作则,将岗位选者权优先让给了其他的群众,而自己选择下岗。 下岗后,究竟干什么?这是放在他面前的立即需要解决的问题。古话说“天子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施海平经过帮人打工、当营业员、服务员等他体会到,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必须抓住机遇,闯一番自己的事业,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改革人生中找到真正的我。于是在2005年,施海平利用之前所积累下的经验,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份事业——创办了一家饭店。在经营情况良好的形势下,施海平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迎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勇于思索、勇于创新把企业的发展与时代紧密结合形成了施海平创业理念“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在这个理念下2014年,施海平接受了新的挑战——开办了属于他自己的企业‘小型进口超市’做起了进口食品的生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带着一种肯上进的拼博精神。他依托市场调析、分析和在社区工作的经验,深入到社区以为居民服务的宗旨开辟以居民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曾经的那些“高大上”的进口食品也逐渐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由于目前的较多数社区附近都没有一个可以让居民们放心购买的进口食品商店,想要买都要跑比较远的超市才可以,多数居民都希望家门口能有一个可以放心购买的进口食品商店,于是施海平创办了第一家进口食品店,得到了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它就像冬天里的种子,默默成长、积蓄力量终有一天自会春暖花开。并且随施海平的不断探索和奋斗至今已经开了9家进口食品连锁店。同时他还一直怀有一颗心系百姓的心,他开创了产业扶贫的新道路,连锁店高峰期吸收了80名社会人员,为他们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施海平主动给予他们技术帮扶,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了目标而不断奋斗。看着自己的店一步步走上正轨,现在职工的生活水平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这让施海平也感到很欣慰。 在改革开放时代中,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一个党员应起的作用。他时时刻刻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以知促行,做有信念、有纪律、有品行、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