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部刊物 > 2019年第二期 > 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
重返五四有感
日期:[2019/8/26] 作者:[宝山供销] 阅读数:

  读本书之前,我先去了解了下作者叶曙明先生,先生1980年起开始写作,是八十年代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一度与莫言、马原、洪峰、孙甘露、苏童、潘军、余华、格非、北村、叶兆言等当代著名作家齐名。人说,这本书有很多非常新鲜的材料,是一本好书。读时发现,关于“五四”,本书写的许多细节与百度百科不一。

  提及五四运动,有人说,它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有人说,它是传统文化的灾难,有人说,它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勾连着中国的过去与现在。在“五四”一百周年的现在,我们传承者五四精神,其实,“五四”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有意思的小事件,这些小事件所构成的真实历史,与我们所认知的“五四”完全不同。
  比如,运动为什么发生在5月4日?其实,这是一个偶然事件。学生们其实是想在5月7日举行游行示威大会,因为那天是国耻日。1915年,袁世凯被迫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5月7日日本发来最后通牒,要求北京政府必须签字。这一天被定为了国耻日。
  可是最后为什么发生在了4日呢?
  5月2日,蔡元培由林长民(亦或汪大燮)处得知,政府代表陆征祥要在出卖山东的巴黎和会上签字,各校代表们经各种会议,群情激奋之下决定在5月4日举行游行示威。游行示威开始之后,学生们走上街头,其实他们最早是打算去东交民巷,找英、美、法、意四国使馆的大使,抗议把青岛给予日本。但那天正好是星期日,大部分公使都不在,人们的怒气没有办法发泄,这才转向去了曹汝霖的住宅。最有意思的是,很多学生发现没有找到外国公使后,回家了不少。
  历史就是这样有趣,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偶然性。
  时学子们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但其表现形式实不应该以暴力的方式展现(比如火烧赵家楼)。且,五四运动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就是学生们常常为一点私事就闹得不可开交。激烈分子们的思维受克鲁泡特金粗暴理论“一次暴动胜于数千百万册书报”的的影响。意识形态下的重重书生意气,胸怀大志却不够落地。
  一百年了,世事变迁,五四未走远,我们现在的思维、语言等,大多都延续着它带给我们的影响,当然,是好的那面。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对此我所深深敬佩的是各类一线上的青年战士们。近日,木里森林火灾牺牲了26名青年战士,年轻的战士们用忠诚捍卫祖国尊严、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岁月静好是因为他们在负重前行;前些时候,嫦娥四号飞行试验任务中,也已经出现了90后科研工作者的身影。
  谁说90后妄言人生?谁说90后鲜有梦想?许多行业都是青年冲在最前面。青年作为“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理应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年人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理当肩负起社会生活中的担当与责任,在人生最绚烂的时节,敢于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勇挑重担。

  新时代呼唤着青年以意气风发之青春勇立潮头、担当重任,年轻的我们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在奋斗中释放激情,在奉献中追逐理想,更是要脚踏实地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去深造自己,不断的在生活工作中找到一个个新的定位。然后,在其位谋其职,做好自己的每一分本职工作,做好团队里所需要的那一颗螺丝钉。与祖国一起心跳、共同成长,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医药公司——黄逸凡